简单易懂的思维模型:解决问题篇 | 旦恩Recommends

2021-02-09

首页 >新闻动态 >新闻详情

编者按: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黄金搭档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曾说,“思维模型会给你提供一种视角或思维框架,从而决定你观察事物和看待世界的视角。顶级的思维模型能提高你成功的可能性,并帮你避免失败。”就芒格而言,思维模型可以简单理解为任何能帮助你更好理解现实世界的理论框架。这篇文章原标题是Tools for better thinking,作者Adam Amran在文章中用通俗易懂的图文结合方式跟大家介绍了14个思维模型,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文章转载自:36kr 神译局

图片来源:ciespal


01. 逆向思维

一句话概括:从不同角度来分析问题

如果要从不同角度来分析问题,你可以尝试借助逆向思维模型。这个模型,可以让你从全新视角获得新的认知,并且设想出可能最坏的场景及后果。

如何应用逆向思维?

要想知道是否可以通过逆向思维来帮助自己,你可以通过“这是不是我想到的唯一理想方案或场景?”这个问题来反问自己。
基于此,你可以对这个问题或场景展开逆向思考。具体而言,你可以参考以下3个步骤:

 

试问自己:在此情形下,最坏的解决方案或决策是什么?

接着问自己:它为什么坏?试着写下有关原因。

通过上一条的原因,逆向思考并尝试提出好的解决方案或决策。

逆向思维可以让你看到不好的结果,从而尽量去避免这些情况。

此外,你还可以通过以下这些问题,获得更多逆向思维视角:

为什么这样行不通?

其对立面可能是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哪些做法可以称作是不明智的解决方案?

实例:逆向思维

项目经理通常喜欢用死因分析法(pre-mortem)来分析项目问题,这个方法实际上就是逆向思维的例子。
团队成员会聚在一起,设想这个项目六个月过后失败的情景。他们通过“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我们犯了哪些错?”或者“为什么这个项目没有成功?”等问题来检视这个可能出现的场景。
通过这个方法,可以让团队提前看到目前潜在的短板,并提前做好相应的应对方案。通过逆向思维,他们还可以尽可能地避免潜在的错误和不尽人意的结果。


02. 问题树

一句话概括:用系统方法为问题搭框架并解决问题。

问题树又称作逻辑树、演绎树或者分解树,可以直接理解为问题思维导图。
问题树能让你清晰系统性地思考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它能让你将问题以大化小,将大问题拆分为可以管控的小问题,并按重要性对这些小问题进行排序。换言之,这个工具对“分治法”非常有用。


问题树还可以让你从一个问题发现其他问题。总的来说,问题树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
问题型问题树,即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

方案型问题树,即回答的是“怎么样”的问题。

如何创建问题树?

(1)问题型问题树
好的问题树,必须全覆盖问题的方方面面。因此,必须做到严谨。对此,创建这个类型的问题树时,有以下4个基本注意事项:
首先,将问题拆分为若干独立的分类或分支。

应用MECE“相互独立、完全穷尽”原则,既做到不重叠、不遗漏,又能够借此把握问题的核心。

不要在意细节(特别是细节假设),关注组成这个问题的宏观分类或分支。

最后,应用二八原则:关注最有影响力的极小部分问题。对此,你应该基于数据,而非相信假设。

(2)方案型问题树
如果你已经找到了希望关注的某个问题特定部分,那你就可以创建方案型问题树来进一步展开思考。

明确问题中的特定问题,并试问自己:“我应该如何提高或解决这个问题?”

以树状图的形式创建备选解决方案分类。

在每个分类下提出相应的一个或多个具体方案。

方案型问题树的优点在于,通过这种框架,你可以拓展自己的思考域,从而提出更多的解决方案。

举例:问题树

假如你现在正在开发一款产品,你发现许多用户都没有去尝试其中一项核心功能。基于此,你可以把“功能X的低使用率”作为出发点,以此提出潜在的成因分支:


功能X的低使用率:

用户不知道有这一项功能

用户知道这项功能,但不愿意使用这项功能

对于问题树的第一层而言,是极其简单的,但同时也兼顾了MECE原则,即两个分支内容相互独立,同时又完全覆盖了整个问题。
在此基础上,往下继续探索第二层,于是画出了以下问题树:


功能X的低使用率:

用户不知道有这一项功能

     (1)用户很难在产品页面中发现这项功能
     (2)用户没有通过产品之外的其他途径了解这项功能
用户知道这项功能,但不愿意使用这项功能

     (1)用户还没有尝试使用这项功能
              a. 他们认为这项功能没用
     (2)用户尝试使用了这项功能
              a. 这项功能不适用
              b. 这项功能存在问题
              c. 这项功能没有解决用户需求
我们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下去,但到此为止,我们已经知道该从哪里着手了。在上述例子中,首要任务应该是让用户知道这项功能。也许这项功能不存在任何漏洞,只不过是用户不知道罢了。
通过这个简单的例子,你可以直观地认识问题树的应用和效果。你可以用问题树来拆分问题,让你知道该从哪里着手去解决问题。

小结

问题树可以让你通过拆分问题的方式,系统地解决问题。基于你现在所处的阶段,你可以(通过问“为什么”)创建问题型问题树,或者可以(通过问“怎么样”)创建方案型问题树。


03. 第一性原理

一句话概述:拆解复杂问题,直至最基本的核心概念,再基于此找出最具创意的解决方案。

第一性原理是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之一。发现一个问题的核心概念,能让你找到更有创意的解决方案。
第一性原理是最核心、最基本的概念或真理,就是当你找到它时,你无法再继续拆分这个概念或真理。第一性原理的思考方式,实际上就是不断挖掘问题的核心,直至最底层的核心为止。

如何应用第一性原理?

遇到任何问题时,通过以下两个步骤来应用这个思维模型:
拆分问题直至问题最基本核心,即第一性原理

基于第一性原理重新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虽然听起来简单,但这个过程需要专注思考,去真正挖掘问题的最底层核心,找到所谓的第一性原理。
具体而言,你还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技巧来找到第一性原理:

技巧1:五个为什么

当你遇到问题时,不断重复地问“为什么”,从而去发现隐藏于问题表面之下的深层次原因。通过这个方法,你可以找到问题的根源。当然,“五个为什么”并不是说你只需要问五次为什么,不过,通常五个为什么已经足以让你找到第一性原理。

技巧2:苏格拉底式发问

这种发问方式能够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养成。你可以参考以下六种问题类型,来帮助你进一步找到第一性原理:
澄清:“你说的……是什么意思?”

探究假设:“我们可以做出哪些假设?”

探索原因或证据:“为什么你认为这是对的?”

影响与后果:“这会导致什么结果?”

不同观点:“是否存在其他方案?”

就原问题提问:“这个问题的核心目的到底是什么?”

实例:第一性原理

我们通过Dropbox设计师韦斯·奥海尔(Wes O'Haire)的亲身经历作为例子:

去年,我们通过第一性原理来对项目进行了梳理。首先,我们从问题描述出发。基于此,我们拆分并梳理出了多个核心部分,然后再进一步梳理每个部分。最后,通过对所有信息的重新整合,我们找到了新的解决方案。


04. 抽象阶梯

一句话概述:用不同抽象程度来更好地描述你的问题。

抽象阶梯,是可以帮助你更有技巧地描述问题的工具。它能够帮助你更清晰地描述你需要解决的问题,让你跳出问题本身,发现新的视角。

这个工具能够让你提出正确的问题,从而在阶梯上往顶端或底部移动。

往顶端移动,即可以让你开拓视野,让你在看到树木的基础上,发现森林;往底部移动,则让你提出更具体的解决方案。

如何应用抽象阶梯?

从阶梯的中部开始,提出最原始的问题陈述。

通过“为什么”,向上探索更多的抽象问题陈述,此举可以帮你从不同的角度来探索问题。

通过“怎么样”,向下进一步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或陈述。这个方法可以让你在原始问题陈述基础上,得到更多的问题陈述,从而让你尽可能地找到创意性的解决方案。

抽象阶梯的有点在于,它可以应用在设计过程的任一环节,并且通常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快速应用。无论是你是独立工作,还是跟团队一起合作,这个思维模型都可以适用。

实例:抽象阶梯

以下图片,是设计师奥海尔提供的一个简单应用例子:


他提出的原始问题陈述是:“设计一个更好的开瓶器”。通过最开始的“怎么样”,他得到了一个具体的问题陈述:“让它的外观更具吸引力。”

同时,他也尝试往阶梯的顶部移动:“为什么我们需要更好的开瓶器?”

通过这个问题,他找到了更抽象的问题陈述:“吃罐头里的食物”。基于此,他还可能会问:“如何才能吃到罐头里的食物?”通过这个问题,让他找到了不同的问题陈述:“应该做到更加方便。”

译者:俊一

返回顶部